精神胜利法:批判它的我们其实大多活的不如阿Q

“愚昧”“愚蠢”“落后”“无能”,“妄自尊大、自轻自贱、麻木健忘”是今天的我们对鲁迅笔下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普遍评价。摆脱落后与愚昧的今天的中国,我们仍笑谈现实中某些人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木、自我感动、不思进取。

我们活的不如阿Q

然而这些看法在我看来多少有一些“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的感觉。

我们谴责他麻木、愚昧、奴性的可怕与可悲,但我们也忽视了简单的快乐;我们谴责他没有“道德上的自我”,但我们也没有获得幸福。

我们倾向于追求更高级的东西,谴责他麻木,但是他拥有“简单的快乐”。

有人会说只为了“简单的快乐”而放弃“道德自我”是一种低俗、 愚昧、不思进取,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去 追求“道德自我”,我们究竟想要追求什么呢?还不是幸福、快乐。

有人又说“道德感”的幸福快乐和麻木的幸福快乐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等级,那么追求“道德感”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本质上这就是一种“认可欲求”的体现。

我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不希望被他人抛弃,阿德勒心理学认为 ,人类最具根源性的需求是 “归属感”。也就是说,不想孤立,想要真实地感到“可以在这里”。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归属感呢?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别地位,不要“泯然众人”。

换句话讲,“道德自我”只是“认可欲求”的谎言,我们想要追求的不是真正的道德自我,而是想要收获别人的认可,别人的关注,以此来获取“幸福”。

我们再来看看阿Q,在我们还在苦苦追寻“道德自我”对自我设限的时候,阿Q已经达成了“认可欲求”,已经完成了“快乐”的获取。

他屈从,移置,以理想化自居,潜抑,但是他能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快乐。他也在冥冥之中获取了他人的关注,不管这种认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毕竟我们害怕的是被别人孤立,害怕的是无法感受到自己“可以在这里”,因为,孤立首先会导致社会性死亡,不久还会导致生物性死亡。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归属感呢?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别地位,不要“泯然众人”。

怎样不“泯然众人”呢?对阿Q而言就是挑事、哗众取宠。是自我安慰、对自己强大的心理建设,让他在面对黑暗的封建社会依然能快乐地活下去。

我们会觉得在这种情况下麻木地快乐着,是一种病态;但是其实快乐就够了。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依旧追求不到这种“快乐”,换句话讲,批判他的我们其实活的不如他。

我们潜意识里给“自我安慰”“自我感动”设限,我们想要去追求“高级”的东西;

我们没有在任何的时候追求快乐的勇气;

我们没有被毒打依然内心强大、坚守自我的勇气;

我们不想做“心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但是我们有时行动能力不足的时候,心理也成了“矮子”;

……

我们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丧失掉信心;

我们会因为苦于完美主义的折磨因为一点小事而难受;

我们会因为周末是单休还是双休,五一节放几天而操心和难受;

我们也会因为解决不了核废水的问题而愤怒,

会因为远方的学历贬值而焦虑 ,

会因为经济萧条而难受

……

从小事到大事,我们渴望“道德自我”,但确没有真正能建立起“道德自我”;而我们因为想要建立“道德自我”而忽视了其实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快乐”,而阿Q呢?自始至终就是快乐。

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可以快乐

被人骂了可以快乐

被人打了可以快乐

钱被抢了可以快乐

……

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有愚昧、封建,但是也传达了某种意义上的豁达、乐观。

至少从个体的层面,他比我们大多数人活的好,活的幸福——尽管我们把他看做“愚昧”。

心理防御

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制度。

潜在的无意识会使人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可以补偿自己内心自卑、焦虑、不安全感以维护自尊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贝克尔认为,人试图从无意识中抹去自己内心的自卑感。把人处境的绝望、不安全感掩盖起来,由此获取基本的自我价值感,意义感和力量感的人格是一种经典意义上的人格,这种人格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机制。

尽管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鲁迅的笔下是如此可笑,显露出人们的麻木不仁,但是那又何尝不是黑暗生活下无可排解的安慰与自嘲?如果阿Q没有精神胜利法,他是会在一次次别人的羞辱和讥笑中孤独死去,还是会在赵太爷的官威下郁闷难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自尊如何保有?是赵太爷的高人一等?还是吴妈的冷漠与自私?还是阿Q的欺软怕硬?对于阿Q来说,精神胜利法使他觉得还保有自尊,至少让他能够活下去。

今天的我们需要“精神胜利法”吗?当然需要。

没有谁一辈子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烦恼时,路遇坎坷时,经受磨难时,我们总要通过一些精神安慰使得自己心态得以调整,心理得以平衡,情绪得以稳定。

人生一世,世事难料。明天永远是未知的,可能会错失难得的机会,也可能会遭遇挫折失败。

那时,我们不能总是活在悔恨里吧,也不能自此一蹶不振,沉沦堕落吧,我们总是要给自己些安慰,让自己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后才能让纠结懊悔的内心得以平静释放,才能调整好心态去面对现实,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啊。

创业失败了,我们安慰自己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遇到阻碍时,我们安慰自己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受人欺侮了,我们安慰自己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表白被拒,分手失恋时,我们安慰自己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自我安慰难道不需要吗?

由此可见,精神胜利法可以保证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崩溃,而不崩溃却恰恰是我们能够前行的基本的保障。

而现实情况呢?

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完美主义不会给自己放过任何一点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不会给自己留有一点空间

我们会崩溃、会失控,而失控到一定程度就会酿造一次又一次的悲剧

……

而“精神胜利法”,却恰恰是阻止悲剧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至少能够在最失意的时候给自己留有一小片田地,至少能够感受到一丝快乐,感受到“我可以活着”的勇气。

或许在外人看来是愚昧,是自我感动,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摆烂又何妨?

有人会说阿Q精神胜利法和乐观豁达的本质区别是精神胜利法是永远只在精神上胜利,而乐观豁达最终会以行动为转移。这种理解可以理解为精神胜利法的狭义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及维基百科的相关阐释: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是通过想象自己取得成功或优越感来满足内心需求,从而减轻挫败感。在面对挫折、失败或无法达到的目标时,精神胜利法可以帮助个体在心理上获得暂时的“胜利”,避免直接面对现实的失败和挫折。然而,这种机制也可能导致自我麻痹、逃避现实,从而阻碍个体成长和解决问题。 ——百度百科对“精神胜利法”的阐释
精神胜利法其实是在讽刺人在精神上的麻醉,在近代的很多时期都有人使用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广义的,即人人都有可能使用精神胜利法。甚至可以用来自我安慰、忽视他人的不满。 ——维基百科对“精神胜利法”的阐释

由此可见,广义的精神胜利法的确包括了上面所提到的自我安慰、满足内心的需求从而获得行动的动力的阐释。

但是,就算是狭义的精神胜利法,真的一无是处么?

用一个网络词汇形容狭义的精神胜利法,我觉得最恰当的是“摆烂”。

但是,摆烂又何妨?

不管是奋斗内卷还是摆烂,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自己问心无愧,自己愿意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一切的后果,我觉得这样的选择都是值得尊重的。

倾向于获得舒服和快乐是人性所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人性,本身就不大合理。

况且,就算是像那些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所说的“自我安慰”“逃避现实”又有何不可?只要自己心里能过得去这道“坎”,一旦选择就坚持自己的想法,问心无愧,当然可以。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正如《幸福的勇气》中所说

……恐怕这是缺乏 “做普通人的勇气 ”吧。保持本色即可,即使成不了“特别”存在,即使不够优秀,也依然有你的位置。要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作为“芸芸大众”的自己。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追求摆烂又有何不可?即使不优秀,但也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自己选择了,就没必要在意他人的评价和感受,活在他人的世界中。

但是事实上是,真正追求摆烂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宣称自己“追求摆烂”的人其实都活在想要舒服的生活和想要他人的认可欲求的苦苦挣扎中。

一方面,我们想要追求简单的快乐,但另一方面,我们放不下我们内心的“道德人格”的制高点;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像阿Q那样不管发生什么都快乐,我们依然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感受;

我们渴望获得简单的快乐,但是我们又跨不过内心的那道坎;

我们又渴望追求“道德人格”,但是我们又缺乏那样的勇气和毅力

……

这样的状态,用网络上的话戏称,那大抵就是“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了罢。

我非常仰慕两种人,一种人是真正地卷,一种人是真正的摆。

真正卷的人为自己梦想中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真正摆的人追求当下的幸福和快乐。

但我们处在这中间,像一个大摆钟,飘忽不定,缺乏做出任何一个方向的决策的勇气以及一旦选择坚持自我的毅力,而在左右摇摆之间,做功但左右摇摆,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事无成徒增内耗。

所以说摆烂又何妨?遵从内心,坚定选择即可。

愚昧

我们批判阿Q封建和保守、庸俗与愚昧,但我们又怎能保证我们不是封建和保守、庸俗与愚昧?我们如何有勇气坚定自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又如何保证未来不会有人来批判我们现在的“科学”是封建和保守、庸俗与愚昧?

既然无法保证,那我们又有何勇气去批判他的封建和保守、庸俗与愚昧而坚定自己的正确性?或许在几百年后,会有另一批人批判现在的我们封建和保守、庸俗与愚昧,“自诩清高用批判阿Q,但其实他们就是阿Q”。

不论是封建礼教还是现在的科学,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共同地相信一件事情,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形成某种社会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种社会秩序下生活,不论是地位的贵贱,抑或是我们现在强调的“平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种社会契约,让大家“不反抗”。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所批判的“封建礼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不是也是一种“科学”?我们现在的“科学”,在以后得某些人看来是不是也是“愚昧”?

为什么要批判愚昧呢?我觉得批判愚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愚昧的,因为我们没有代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观点,就好像在三维的视角对二维进行降维打击。我们的认知、视野和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批判愚昧”带来的好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确认“现在”的正确性;然而,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未来,几百年后抑或是几千年后,或许我们也是“愚昧”。

2024.04.27 写于 中国·江苏·南通·崇川区图书馆

后记

本文是在我学习《阿Q正传》后的一些自己的感想和感悟,兼学校的随笔作业。

观点仅作为主流观点的补充,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本文参考了以下资料

精神胜利法 – 百度百科
精神胜利法 – 维基百科
什么是「阿 Q 精神胜利法」? – 知乎
“精神胜利法”之我见 ——千面 – 知乎
如何正确解锁阿Q精神胜利法?——琳薇薇 – 知乎
《被讨厌的勇气》
《幸福的勇气》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